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很具指導性, 喜歡幫助別人, 並且經常給很多建議. 有時就太過於地, 很具侵犯性. 如果別人不採納怹們的意見時, 他們會立即很不高興, 並且具有防衛性. 那麼,遇到像這樣的人,如果人們為了和平,只好曲於同意,但心中未必同意.
為了求和的人們,因為太重視表面和平,所以委曲自己的見解,同意對方的意見. 日子久了,同意的人日漸不滿,建議的人又變的太囂張,予取予求.
人格的建立,雖然主要來自於家庭的環境,但和整個社會共同的文化習慣有關.
在澳洲,我見到許多的澳洲人,具有攻擊侵犯的習性. 在電視真實節目裡,我見到許多西方人,如美國人,也具有這樣的特性. 怹們強調自己的意見,不管它好不好,對不對,總是堅持己見,要對方順服. 而東方人剛好相反,往往只求表面和平,而作出違反內心意見的行動. 當那些西方人發現,原來東方人具有求和的心態,凡事講求:”和平不戰”. 那麼剛好正中怹們的下懷,使怹們得以予求予得,反正東方人不會反擊.
所以就見到了許多工廠代工,西方人下單給東方人去製造. 代工的代價所得很低,如果比較起產品的價格. 如,一台手機在澳洲,賣到2萬元台幣. 但一台手機的代製造收入,也許才是2萬元的2%不到而已. 其它的98%利益,全部歸入西方人的口袋裡. 西方人利用東方人妥協求和的性格,再加上彼此俏價競爭,流血代工的市場效應,就可以獲得最大的利益.
人格與企業生存,息息相關. 因為企業之本,即是人.
因此,最後可以看見,在澳洲或西方社會裡,人人手持一台很炫的手機. 過著悠閒的海邊渡假生活,得到較高的所得與生活品質. 反觀地,代工的東方人,努力的日夜巔倒,一天當48小時使用,每天可能不到1小時和家人相聚. 賺的更少的工人,就一生賣給了工廠.
我眼看著異地的人們生活,深深感受到東方人與西方人的生活水平差異. 生活的方式無法責怪別人,西方人選擇生活優於工作,而東方人選擇工作優於生活.
但其間,卻也有些因素與人格有關.
*
在這兒不是在挑起種族仇恨,這兒是在說明:文化的習慣影響著整個社會的人格. 請勿會錯了意.
東方人的文化,由小就教育孩子要〔尊師重道,禮敬尊長〕.
但在西方,卻追求〔強者生存,弱者淘汰].
因此,當東方人遇到西方人時,就出現了一方強霸要求,另一方就可能妥協以求和平.
我並不是在說東方人是弱的,是無能的. 而只是在說明整個社會因為文化習慣,創造出一些差異. 我也沒有在說強霸者一定會贏,妥協者一定會輸. 這兒在說明著我看到的一些例子,然後由例子中去指出社會習慣與人格的關係.
強霸具有侵犯性的人格,可能由社會的活動中培養而出. 像在澳洲與美國,天天都在強調競爭. 他們的競爭不僅僅只在學校成績裡,更在活動當中; 社會裡不是在競爭球技,就是馬技,不然就各種運動競賽,作菜技巧,誰較美麗,誰最受歡迎,誰最討喜,誰最可愛,誰穿的最美,誰能得到那個職位,誰賺的錢最多,誰養的狗最好....
沒有一件事不在強調 "競爭".
這個好處是有競爭才有進步. 如果大家都沒關係,和平相處,就沒有比較,也沒有誰得勝了很了不起. 人們為了要得勝,幾乎無時不刻地在找尋贏的可能性. 因此,他們就快速而努力地去找出方法,用盡心思與心機. 為了財富,也許就騙人,也許就設下陷阱. 那麼整個社會變的汲汲營營,人人富有心機,但內心非常的冷漠無情. 所以,在西方職場,就變的戰戰兢兢,不求進步,即會被人取代.
我看過有關達爾文的研究,他曾指出,整個世界,就是在競爭中求生存. 所有的一切都與競爭有關. 在這過程中,所有的生命都有機會,但是來來去去. 不適應者就會死亡,而最後生存下來的,只會是少數的強者.
最後生存下來的品種,多半具有共同的特質. 它們就像是打不死的虫一樣,以數量和適應力生存下來. 把自己的品種廣泛地灑向大地,然後在各種可能性中找一個定點生存下來. 生存的過程中,不管熱天寒風雨天,都能夠適應下來.
達爾文的那些科學實證在指出,競爭才是生命延續的本質.
*
因此,許多社會科學裡,一些實務家就指出,凡事一定要 " 競爭才會贏”.
(A Competition for Survival )
過了數年後,其它的一些社會實驗家開始反駁道:〔 是誰說競爭才會贏,生存一定要共生 〕,這個意思是在說,合作才能生存下來,( A Cooperation for Survival ).
合作,當然就指和自己有關的人或企業合作,然後找出合作的方法,才會具有生存的競爭力. 在我看起來,最後它們還是和競爭有關. 只是在於單打獨鬥,不如共同合作去打拼.
當西方人的強霸人格出現時,東方人因為妥協接受條件,結果累死自己. 累死自己也未必能生存下來,因此,東方人開始找出一條路來. 那就是和上下游的廠商合作,發展出一套合作的供應鏈 (Supply Chain) . 藉由這一條合作鏈,企業很快得到資源,人力,人才和知識,及時的完成西方人的要求.
又反觀地看,當西方人正在海邊逍遙自在地度假時,並且獲得半數以上的利益; 東方人累的快跨掉,並發展出實務性的供應鏈,然後以速度和品質製造出了產品. 西方人同時享受了生活和利益; 東方人犧牲了生活但得到了實務的知識和經驗. 接著,享受者更依賴工作者. 最後,由剛開始強霸者剝削妥協者,轉變地發展出,強霸者開始向妥協工作者妥協,強弱角色開始轉變.
當然,西方人也不是省油的燈. 怹們不斷地追求利益和競爭,利用東方人的知識和實務經驗,由中獲得最大的利益. 結果,當財富在分配時,大部份都分配到西方社會. 東方下階層的勞工,則分配到最少的利益. 這個極端不平衡的狀態,有一天也會跨掉. 因為這個世界上,不會有一件事在不平衡當中進行著.
平衡的生態,就會在二種人格中互相調整. 那就是,妥協者開始了解到強霸者的利益分配論,開始反轉地,利用本身多年累積的經驗和知識,反轉使用強霸者的享樂習性,進入他們的市場,使利益再一次的重新分配.
上述的例子,在說明著,
人,有一種叫強迫性的人格. 具有這種人格特質的人,較具有侵犯與攻擊性. 怹們強迫怹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條件. 怹們的性格柔軟性低,妥協意願低落. 怹們較不易與人合作,因為太過於自我. 他們不具柔軟性,指的是性格堅硬. 它們的好處是,能夠成為個人英雄主義者,卻不會成為合作的好伴侶. 這樣的人格,當與自己不同文化的人相處時,強調怹們自己的文化與思想正確性,卻刻意去忽略對方的文化與價值,拒絕融入不同的文化中. 於是出現格格不入的現象.
在人性當中,很清楚地,具有侵犯性和指導人格的人,若兼俱強迫人格,而且柔軟度很低:
*侵犯人格
*指導人格
*強迫人格
+ 柔軟性低 = 不願合作與分享的個人主義者
*
怹們可以成就的是個人的才華,個人的計劃與個人的公司. 怹們無法成就的是合作的關係,分享的利益.
反相地,人,也有一種具有柔順性格的. 他們柔軟順從,容易放棄自己的意見,接受對方強迫性的指令和要求. 由中,怹們處於和平的表面,得到一個合作的狀態. 壞處是,怹們的處境,可能變的不太好,有時更是不公平下進行. 但在不公平處境下,怹們學習並得到能力. 怹們願意分享,因此,內心慈善,互相幫助,得到一個慈善的人性.
如果人格中柔軟性很高,很容易妥協合作不起爭執,雖然具有指導性,他們會變成:
*妥協人格
*指導人格
*接受人格
+ 柔軟性高 = 合作分享,但無法成就個人
*
怹們可以成就的是團體利益,計劃和公司; 怹們無法成就個人的事業,卻能夠與伴侶分享.
人格,確實影響著企業的生存發展,也同時創造自己生活的結果. 而人格就是社會習慣創造而來.
當東方人知道自己人格的習慣後,是否也稍作調整,把西方人的個人色彩融入,使自己更具有特色.
而西方人若能知道自己欠缺妥協與分享人格,調整自己的堅硬度,也許社會彼此的生存,會更具意義,而不是只有競爭.
我認為這個世界是公平的. 凡事的表面雖在不公平的狀態下進行著,但潛在的,長期的,公平仍會浮現,最後達到平衡狀態.
每一個人該或多或少,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,然後才能了解一切事情的根源來自何處.
關鍵字:
人格特質;人格指標;社會習慣;文化價值觀;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;競爭;共生;供應鏈.
工作精神傷害 36
遞增或遞減思考 34
DR CHIU 人性心理札記
|